产品介绍
美洲杂交狼尾草
杂交狼尾草为禾本科狼尾草属,它是以象草为父本和美洲狼尾草为母本的杂交种。杂交狼尾草兼有象草的高产和美洲狼尾草的品质优、适口性好等优点,并且适应性强、生长迅速、生长期长、营养丰富、草质柔嫩,鲜草、子实、秸秆都是草食性及杂食性的畜禽、鱼等喜食的饲草饲料,深受广大养殖场主的欢迎,是包括福建省在内的广大热带、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刈割型优良多用型牧草。
杂交狼尾草株高3.5米左右,每株分蘖可达20个以上,刈割后,分蘖数增加。喜温暖湿润气候,日平均气温达到15℃以上时才开始生长,25-30℃时生长快,气温低于10℃时,生长受到抑制。在我国北纬28度以南的地区,可自然越冬,作多年生利用。
该草对土壤要求不严,以土层深厚、保水良好的粘质土壤为适宜。杂交狼尾草有强大的根系,抗倒伏、抗旱又耐湿;无病虫危害;较耐盐,土壤氯盐含量0.3%时,仍生长良好。
合理选地:种草地应选择在较低处,排涝条件好的地块。施足基肥,杂交狼尾草生物量大,吸肥力强,故要结合整地时施足农家肥,我国红黄壤地区土壤中往往缺磷,应适量施用钙镁磷肥25公斤/亩。
播种季节:春、夏;杂交狼尾草的种植,既可用种子直接播种和育苗后移栽,也可用种茎扦插繁殖。下种后由于种子常被地下害虫尤其是蚂蚁吃掉,用呋喃丹拌种后再播种,或下种后再撒药,然后覆土盖种。
种子直播:采用种子直接穴播,每亩播种1-1.5千克。穴距为40x50CM,每穴4粒,播后覆土1.5CM,保持土壤湿润。待植株长到6片叶时,进行间苗,每穴保留1株。
育苗移栽:杂交狼尾草根系发达,喜土层深,要求耕深30厘米,苗床要精细整地,每亩苗床播种1.5-2千克,采用稀条播,行距15-18厘米。种子用呋喃丹拌种,以防地下害虫,播种后设置小棚薄膜覆盖。苗床温度控制在20-25℃,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度,以保证全苗。当幼苗生长出3-4张叶片时,亩施化肥约2-3千克尿素,6-8张叶片时,即可向大田移栽,栽植密度30×60厘米株行距,每亩栽3000株左右。
苗期管理:施用壮苗肥。不管是种子直播还是育苗,当幼苗长出3-4片叶时,每亩施3公斤尿素壮苗肥。
中耕除草:杂交狼尾草刚移入大田时,由于气温较低,生长较慢,易受杂草危害,故要及时中耕除草,中耕松土宜深,一般10-15CM。南方降雨较多,雨后应松土培根,以利改善土壤的通透性,促进分蘖根扎入深土层和水肥吸收,为高产打下基础。
施用分蘖肥:杂交狼尾草分蘖性强,为满足其营养需要,当植株生长到50CM左右,即将进入生长快速期时,应施用1次分蘖肥,每亩5公斤尿素。
合理灌溉:杂交狼尾草虽然耐旱力较强,但水分不足也会影响产量,只有水肥同时充足的条件下,才能获得稳产高产。亩施用纯氮20千克以上,或者农家肥1千公斤,每次刈割后每亩及时追施量10千克尿素.
施用追肥:杂交狼尾草在追施高氮肥尿素的前提下,能够获得比较快的生长速度。除了用沼液灌溉外,每次刈割后都应施用追肥1次,每次施用尿素15公斤/亩。
病虫害防治:杂交狼尾草病虫害很少。但个别地区在夏季出现松毛虫和蚜虫危害,可在幼虫期用乐果或吡虫灵喷洒,喷洒后要经过7天以上方可刈割利用。当植株出现发白或叶间失绿时,为缺锌的表现,应及时追施“一水硫酸锌”施入植株旁,每亩2公斤;也可用0.1%的硫酸锌溶液,每隔7天喷1次,共喷2-3次。
科学刈割:杂交狼尾草的营养成分变化幅度较大,试验表明,粗蛋白质含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,与刈割高度则呈负相关;粗纤维含量与刈割高度呈正相关。高度80CM时刈割,茎叶干燥样水分6.83%,粗蛋白质23.69%,粗纤维、粗脂肪和粗灰分则分别为25.23%、2.27%和11.27%,钙0.23%、磷0.37%。刈割高度以80CM左右为宜,高不能超过100CM。刈割时留茬高度15CM为宜,华南地区每年可刈割8次,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可刈割6次,中原地区每年可刈割5次,东北地区每年可刈割4次.
饲用价值:杂交狼尾草供草期从6月到10月底前后均可供应鲜草。株高80-100CM左右时刈割,适口性较好,用作牛、羊、兔、鹅等畜禽或鱼类的青饲料,据养鱼试验:每25kg鲜草,可生产1.5kg鲜鱼。肥育猪喂草一般从40公斤左右开始到出栏,草与料的混合比例控制在1.2-2:1之间,并采取循序渐进方法提高青草的比例;采取“短期优饲”的空怀母猪,可在两餐中间投喂青草,任其采食;配种后30天内的怀孕母猪,饲粮营养浓度要求不高,且高纤维饲粮有利提高窝产仔数,每头每天喂草量可达4-5公斤;妊娠第30-84天的怀孕母猪应适当控制青草的比例,一般不超过3:1;妊娠第84-114天的怀孕母猪、泌乳母猪、种公猪和小猪阶段以前的猪只,不喂或少喂含青草的饲料。